2020“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技術探索獎得主羅宇杰與頒獎嘉賓張永和合影
2020年12月5日,“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頒獎典禮暨學術報告會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舉行,現場揭曉了實踐成就獎、技術探索獎、青年探索獎和評委會特別項目獎4個獎項的歸屬。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校友羅宇杰榮獲“技術探索獎”。
頒獎典禮現場,羅宇杰從“生長的建筑”“可逆的建造”“接續的建造”“野生的建造”四個方面介紹了自己的四個項目——駱駝灣村廊架、瓏府生活體驗中心、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和浙水村自然書屋。
評委會頒獎致辭評價道,“羅宇杰的實踐關注可持續的建造方式,探索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去創造更為通用的空間。以鋼木裝配式結構為主要探索方向,他將不同結構原型的理性與當代文化的特質相結合,創造出兼具力量感與生長感的空間結構”。
“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評審委員會主席、2012年度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王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前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師張永和,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葛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王路,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可持續建造實驗中心主任陸文宇,獎項首席合作伙伴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暉出席頒獎典禮,并為獲獎建筑師頒獎。建筑評論家、策展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翔寧主持頒獎儀式。
丨自然建造· Architecture China Award
“自然建造· Architecture China Award”以2012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獎項評審委員會主席王澍和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可持續建造實驗中心主任、獎項組織委員會成員陸文宇提出的“自然建造”作為評獎理念,由英文建筑期刊ArchitectureChina主辦、首席合作伙伴風語筑(603466.sh)贊助。
“自然建造· Architecture China Award”于2019年10月19日在中國首個建筑模型博物館(上海)正式發布,并開放申報。2020“自然建造· Architecture China Award”共收到來自兩岸三地的176份報獎申請,有效文件138份。在138份有效文件中,包含實踐成就獎23份,技術探索獎22份,青年探索獎71份,各類獎項提名22份。獎項于2019年12月28日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完成初評。經評審委員評審討論,評選出各獎項入圍名單。獎項于2020年8月20日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采取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了終評。獎項于2020年12月5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三樓小劇場舉行頒獎典禮及論壇,現場公布和頒發評選結果。
“自然建造· Architecture China Award”參照國際重要建筑獎項的評審機制,組建評審委員會、提名委員會、組織委員會,下設實踐成就獎、技術探索獎、青年探索獎、評委會特別項目獎4個獎項。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獎項申報采取評審委員會與提名委員會提名與自我申報相結合的方式,在中國兩岸三地有兩件或以上高水平建成作品的中國和外籍建筑師均可納入評獎范圍。
建筑學院/文圖
宣傳部 宋曼青 實習生 陸雪妮/編
2020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