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致辭
2020年12月6日,“悅飾心裁——張凡藝術首飾展”在榮寶齋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榮寶齋展覽部、中央美術學院絲綢之路藝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共同主辦,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協同創新辦公室主任岳潔瓊擔任策展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黨委書記、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會長葉志斌,榮寶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趙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副總經理王晨,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藝術設計研究院院長強勇,科研處處長郭麗等嘉賓以及中央美術學院師生代表出席了開幕式。
榮寶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趙東致辭
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黨委書記、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會長葉志斌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協同創新辦公室主任、策展人岳潔瓊致辭
藝術家張凡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致辭中表示,珠寶玉石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絲綢之路出現之前,就有一條通往世界的玉石之路。中國珠寶玉石的歷史淵源和積累都十分豐沛,這也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之一,承載著東方的哲學觀、自然觀和藝術觀。弘揚這份傳統,既需要珠寶玉石領域的專家不斷進行深化和研究,也需要更多藝術類和設計類的專家投入心力,進行新的激活與點化。張凡老師在中央美術學院的設計教育領域工作多年,她最大的長處便是在探索創新的同時,積極把她的研究思考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透過“悅飾心裁——張凡藝術首飾”的呈現,可以看到張凡老師非常自覺、用心地沉潛到了珠寶藝術這一領域中來。
嘉賓合影
在藝術首飾設計領域探索多年,張凡的藝術首飾創作走過幾個階段:早期的“衍異”系列是把首飾作為一種觀念藝術的載體,著重細金工藝的技術革新,進行造型語言的當代轉化?!昂媒鹬髁x”時期,張凡從金絲的材質出發,把生活細物用金箔進行包裹,封存了自己的記憶,成為一種思念的承載物,仍然處于觀念藝術的階段。2016年之后,張凡逐漸回歸到為佩戴而設計,她將古代金絲編織工藝在原料黃金的技術上繼續創新,使得金絲柔軟而又易塑形,可以由佩戴之人根據衣著任意調節。
張凡《三璽九天》 160*150*30mm 項鏈 碧璽、鉆石、Au750黃金
衍異 250*250*80mm 項鏈 可變換多種佩戴方式 珍珠、紫銅鎏銀、鎏金
金雞吉豐 100*80*15mm 吊墜胸針 琥珀、鉆石、Au750黃金
《禮贊——祖國萬歲》 90*70*35mm 胸針 和田玉、珊瑚、Au750黃金
展覽將展至12月12日。
嘉賓觀展
展覽現場
藝訊網 王玉瑩/文
展覽主辦方/圖
宣傳部 宋曼青 實習生 陸雪妮 龐天瑤/編
2020年12月11日